襄阳市博物馆2014年年鉴

发布时间:2015-01-21 09:07:08文章来源:

2014年,是襄阳市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关键一年,作为展示文化魅力窗口形象的襄阳市博物馆(考古所、文物修复中心)不仅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市局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而且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行政管理与规划建设

  襄阳市博物馆(考古所、文物修复中心)隶属于襄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领导班子现有书记1名,馆(所)长1名,副馆(所)长3名。设有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保卫科、文物修复中心、考古队(相对独立,业务及经费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直接管理)等7个部门。在岗在编人员40人(退休2人),其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7人,馆员19人。

  2014年,根据市委和局党组安排,襄阳市博物馆成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发放学习读本,撰写学习心得,召开动员会,并分层分类召开座谈会,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分别撰写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召开了馆党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市委第十九督导组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三抓一促”工作,安排廉政宣传月活动。

  完成襄阳市博物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议和“六定方案”的申报,根据襄机编〔2014〕71号文件精神,襄阳市博物馆(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市文物修复中心)被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分别完成了省文物局及国家文物局对襄阳市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评估申报工作。根据省文物局推荐,完成了加入中国博协的申报,并于2014年11月23日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博协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单位。

  配合完成了市政协关于襄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存在问题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特别是人才紧缺问题被列为重要内容上报市委市政府;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活动,提供基础资料,申报中期督查材料,完善部分缺失项目,建立档案,开展宣传等。

  由于新馆选址区用地范围内有较多的附着物,需拆迁面积近2.5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年底,除青山化工厂3栋房屋和金蟾大酒店外已全部拆除。7月,《襄阳市博物馆初步设计方案》在武汉原则通过了专家评审。《襄阳市博物馆节能评估报告》、《襄阳市博物馆环境评价报告》、《襄阳市博物馆地质灾害和压覆矿产评估报告》、《襄阳市博物馆新馆稳定性评估报告》获批后,完成了《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和批复。市规划局出具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查意见》和建设工程红线图,并对建筑方案进行了放线,确定了坐标点和标高。市消防支队出具了《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工程设计方案的消防指导意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下达了《关于襄阳市博物馆建筑高度问题的复函》(公津建字[2014]12号)。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扬子江公司为本项目招标代理单位、襄阳华罡公司为代建公司、武汉科达公司为监理单位。《襄阳市博物馆新馆陈展大纲》已由通过竞争性谈判的苏州丞和公司初步完成。

  二、藏品管理与保护修复

  截至2014年底,襄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3445件(套)73137件,其中一级文物71件(套)102件,二级文物308件(套)378件,三级文物1374件(套)4709件。本年度新增藏品427件,皆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

  在进一步规范馆藏文物建档工作基础上,清理完成了襄阳东津陈坡战国楚墓出土文物及樊城菜越三国墓部分出土文物的登帐、建档、编目制卡工作,为制作《诸葛亮躬耕襄阳时期的历史记忆——樊城大型三国墓出土文物展》提供支持;完成《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的填报及文物统计工作。

  接收秦富荣个人收藏的20多箱瓷器标本(约一万多件)的捐赠工作,该批宋明清时期的瓷片标本主要出自樊城九街十八巷,对研究樊城商贸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完成了与宜城博物馆文物借展协议工作,签订《文物借展补充协议书》,借展的文物共8套51件,借用期3年;配合长江文明馆2015年9月开馆进行了文物借展的协调工作,拟从本馆借出部分青铜器用于该馆的展览。

  根据文物的研究、保护价值,对一些重要文物加强保护。一是对襄阳市高新米庄汽车工业园发现的一座保存较好、墓室规模较大,可能与米芾家族有一定关联的宋代八角攒尖顶砖室墓进行了回填保护,以利将来研究;二是在岘山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结合专家和市民意见,对广受关注的该地安乐窝明墓在发掘清理、弄清墓主身份及其与襄王府关系基础上,与广场建设办公室商定了就地展示性保护方案,对墓葬进行了修复和复原,成功实现了本市首例墓葬就地展示性保护。

  在市文物局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和协助开展地下文物保护执法工作。先后配合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对襄城区欧庙镇卸甲山村改田挖出青铜器、高新区鏖战岗墓地被盗、高新区团山镇胡湾村墓葬被盗、谷城县石花镇余店遗址被破坏、春园西路工地挖出墓葬、316国道改建工程破坏省保单位凤凰咀遗址等十余起破坏地下文物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市文物局,配合执法支队、公安部门等单位积极做好文物鉴定、资料提供及后续保护等工作。

  注重保护方案的编制,在完成《襄阳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第二批)保护修复方案》的基础上,邀请国家文保技术专家组成员一行来襄指导和审定文本,并根据专家意见完成了修改,向省文物局报送了正式文本;受国家文物保护专家邀请,参与了云南个旧新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工作。

  市文物修复中心完成枣阳市博物馆72件青铜器、谷城县博物馆85件青铜器、省文保中心7件青铜器、武汉盘龙城博物馆22件青铜器、随州市博物馆49件青铜器、浙江苍南博物馆2件青铜器、黄石博物馆164件青铜器的修复、复制工作;还通过招投标获得了云南保山博物馆105件青铜器修复、6件青铜器复制、60件青铜器仿制项目。先后完成了襄阳市前官田墓地、鏖战岗墓地、方台遗址、贾巷墓地、王巷遗址墓地800余件出土陶器的修复。

  完成了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进展情况自查报告和自查表,迎接省文物局对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的检查;并邀请国家文物保护专家组来襄进行了一次中期指导和督查。

  配合并委托湖北省文保中心编制的《襄阳市鏖战岗墓地出土漆木器保护修复方案》获得国家批复,正委托荆州市文保中心进行保护修复。

  参与完成了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文博单位以外单位的文物认定工作,初步拟定了《襄阳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方案》、《襄阳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绩效考核办法》,并成立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专班,正式启动了本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登录工作,现已完成馆藏316件(套)12000余件可移动文物的登录工作。

  三、陈列展览与宣教服务

  襄阳市博物馆对基本陈列“聆文明足音、品南北遗韵——襄阳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展”的藏品进行了简单更新:1、选取清水沟M1新出土的8块画像砖更新展柜内原贾家冲M1出土的画像砖;2、从枣阳市博物馆借出商代晚期兽面纹铜鼎、饕餮纹铜尊加入第二单元“先秦时期的襄阳”展览。

  先后制作或合作举办了3个临时展览。1月15日——2月16日,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举办了“石墨镌华——西安碑林名碑拓本展”;4月22日,为纪念著名作家梁斌诞辰100周年,配合市委宣传部举办了《大地之子——梁斌与襄阳》大型图片展;5月18日——6月2日,制作了30块展板,举办了《文物鉴赏知识展》。

  馆藏4件南宋彩绘壁画全年继续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展出。9月,选取7件馆藏精品青铜器,与湖北省博物馆等10家文博单位一道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

  2014年,襄阳市博物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12·4国家宪法日”开展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全年共接待海内外观众约33.2万人次,包括境外观众1.2万人次,未成年人7.12万人次,其中幼儿园小朋友1300人、中小学生61900人、中专及技校学生8000人。圆满完成了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接待任务。并接待国家、省级领导6批次一百余人。

  5月16日襄阳市博物馆与昭明社区共同举行了“文化共建站”挂牌仪式,并为其制作展板,赠送书籍;5月27日,馆长王先福为昭明社区居民开展了《襄阳楚文化》讲座;宣教部讲解员参加了昭明社区“文化夏夜、纳凉故事会”活动及“七一”建党爱国文艺晚会活动。8月,修订了《襄阳市博物馆志愿者章程》。12月1日,与“麦田计划”襄阳团队合作,到南漳县长坪镇黄潭小学开展了一次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除进行了文物知识的图版展示、图书捐赠以及“暖冬包”(助学物资,包括球鞋、袜子、奶粉、香菇酱、毛巾、防冻膏)的发放外,在学校电教室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以《带你走进襄阳博物馆》为题的襄阳地区历史文物知识普及课。

  相关活动的宣传稿件在市局网站发表19篇,《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快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等报刊发表20余篇,被省政府网站、市政府网站、汉江传媒网及新华网、人民网、大众网等网站转载20余篇,还由湖北卫视、襄阳电视台、襄阳广播电台播出10多篇(条)。完成了襄阳电视台“四个襄阳”历史篇与“千古帝乡,智慧襄阳”系列报道方案编写及宣传报道工作。

  5月18日在馆内举办文物鉴赏活动,共为20余位市民的60余件藏品进行了鉴定,其中真品25件。为配合“襄博鉴宝”活动,开展了《文物鉴赏知识巡展》暨“襄博鉴宝”走进县市区活动。自6月4日至30日分赴宜城、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枣阳、襄州等地开展鉴宝活动,先后鉴定民间收藏文物3000多件,取得了圆满成功,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受保康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博物馆之邀,组成专家组对湖北文理学院柯昌华教授拟捐赠给保康县博物馆的2000余件藏品进行了认定。配合湖北省文物局组织文物专家鉴定组对隆中风景区管委会(鄂西圈投公司)收藏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鉴定,共鉴定不同时代、不同质地的文物244件(套),确定文物197件(套)。

  及时回复了昭明台灯带不亮,处理了“不让参观”的市长热线投诉。投诉量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50℅。

  四、考古调查与考古发掘

  2014年对湖北电力勘测设计院、襄阳诚智电力设计公司、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来函征询选址方案意见的樊城-随州500KV线路、襄城尹集110KV变电站及配套线路等6项输变电工程和襄阳电厂三期宜城异地扩建项目进行了考古调查。

  完成襄城余家湖化工工业园、保康工业园,樊城航空航天工业园、樊西生态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襄州古驿工业园等8个工业园区30个工业、文化旅游及物流项目建设用地的文物勘探、发掘任务。勘探面积2800余亩,发掘东周至明清时期墓葬145座。完成了34个非工业项目征用地的文物勘探、发掘任务,勘探面积3100余亩,发掘古遗址900余平方米,东周至明清时期墓葬180余座。

  五、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

  按照2014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一方面采取馆内专家或邀请馆外专家的方式开展馆内培训:2月配合年度考核开展了年度工作成果汇报暨业务知识培训;3月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蜜博士开展了《体质人类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及人体骨骼的性别与年龄鉴定》为题的专业技术培训;12月开展了“博物馆工作发展新趋势”的业务讲座。另一方面选派人员参加馆外的相关培训:1月选派4名人员参加湖北省第四届青铜器修复培训班;4月选派4名人员参加了湖北省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专家培训;5月安排新获得国家考古发掘领队执照的1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在扬州举办的考古领队培训班;7月选派1名业务骨干参加了省文物局“全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培训会”;7月选派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11月选派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北京博物馆协会和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保管专业培训。

  根据保康县、老河口市博物馆要求,选派宣教人员赴保康、老河口对其讲解员进行了培训;6月,利用《文物鉴赏知识巡展》到老河口市之际,对该馆全体干部职工和收藏爱好者进行了文物鉴赏知识培训,举办了专题讲座。作为湖北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提供了该院6名学生实习3个月的岗位。

  2014年襄阳市博物馆共接待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会、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多家学术机构20余批国内、国际文博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学术交流。1、与日本京都大学、武汉大学开展了樊城三国墓佛教文物成分的分析检测和青铜器保护科技合作研究;2、与台湾辅仁大学周功鑫教授(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合作,提供相关馆藏文物资料,编辑《图说中华文物故事》一书;3、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开展樊城菜越三国墓出土铁镜的除锈封护研究和实验,并取得成功;4、市考古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承担了《襄阳地区两周时期青铜器多学科研究与保护》(课题编号2013YBHT019)子课题《襄阳地区两周时期青铜器综合研究》、《襄阳地区商周时期青铜器编年与组合研究》。

  安排专业人员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博物馆弘扬中华文化论坛·社会教育专题”研讨会、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年会、中国博物馆协会2014年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完成了2014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年会6篇论文的组织、撰写、审改和上报,3篇论文入选,其中张靖的《浅谈襄阳市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工作》获得论文二等奖,并在《博物馆与可移动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刊登;易泽林在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上交流论文《残缺青铜故事纹饰镜补配修复》并在《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刊发,其《水中浸泡壁画揭取技术与修复方法》在《色·物象·变与辨——首届“曲江壁画论坛”论文集》上刊登,《春秋青铜壶有害锈的处理及修复》、《金属文物矫形器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在《2013-2014文物修复研究》专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梁超的《襄阳秦墓初探》刊登于《楚学论丛》(第三辑);王先福的《襄阳地区汉代南阳郡属县治所初考》在《江汉考古》2014年第3期发表。

  六、安全保卫与后勤保障

  完成了襄阳市博物馆2013年度安全检查报告;根据公安部门要求实行了自行招聘保安队员的备案,迎接了反恐安全检查。多次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1)对馆内一至六层展厅报警器误报频繁的8个感烟探测器和三层的讯响器进行了维修、更换;(2)修剪了遮挡馆舍外围监控探头的树枝;(3)对安防监控室1号、2号、3号报警专用电脑进行调试更换升级;(4)对监控配电间16具应急照明灯进行维护维修;(5)对安防控制室操作平台严重老化的不间断蓄电池进行了更换;(6)及时处理了西地下室溢水、清淤、杂物清理等安全隐患,更换了受损的消防水泵;(7)对原馆舍谯楼更新了灭火器8具,修通了消防栓,补充了消防水池用水;补充完善了消防档案并上报市消防支队。配合消防施工维护方做好了消防监控室设备的检测维护,其中更换了210具灭火器过期药粉,检测维护了馆舍内6具气体灭火柜。

  2014年开展消防实战演练1次,安防实战演练1次;邀请了消防中队教官进行了消防水带、灭火器灭火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了保卫科的消防业务能力。

  为充实已削弱的监控室力量,公开招聘了2名监控室工作人员。实现了第27个文物安全年。

  七、文化产业与产品研发

  文化产业上,在继续做好博物馆纪念品商店经营的同时,继续与湖北襄阳九洲源旅游用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2008年樊城三国墓出土的青铜马仿制品,该马具有鲜明的三国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华第一青铜马”,是襄阳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继续监制湖北鼎盛昌茂陶瓷工艺有限公司曹宗金的汉陶系列产品,该产品体现了本馆汉代陶器和秦汉文化的特色。

来源:襄阳市博物馆
版权所有©襄阳市博物馆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北街1号
邮政编码:441021  咨询电话:0710-3513330  投诉电话:0710-3513925
鄂ICP备2023000772号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