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羊遗址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2-11-30 21:35:52文章来源:洛阳网

30日,记者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获悉,日前,该院在苏羊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取得了众多重要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扩展了苏羊遗址的年代上限,对深化认识该遗址的内涵、性质、文化面貌等具有重要意义。

苏羊遗址位于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面积60多万平方米。2019年,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其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开始对苏羊遗址进行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史前研究室主任任广介绍,今年,该院在延续2021年发掘工作的基础上,对墓葬区、人工环壕、居址区等重要遗迹区进行发掘,发现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其中不乏玉璧、完整彩陶盆等珍贵文物,并发现少量大溪文化风格的遗物。同时,遗址内还发现少量保存较好的碳化粟、黍等植物遗存。其中,新发现的一些较为典型仰韶早期遗存在此前的调查发掘中是未曾发现的。

据介绍,本次发现仰韶时期墓葬7座,其中,竖穴土坑墓2座,瓮棺葬5座。任广介绍,2座竖穴土坑墓墓主皆仰身直肢,头向朝南。“从出土遗物和地层堆积来看,发现的墓葬和瓮棺葬可能为仰韶文化早期。”任广说。

同时,工作人员还清理出1座多人二次埋葬坑。任广介绍,该多人二次埋葬坑,坑内人骨放置零乱,无明显规律。坑内至少有54个颅骨,局部区域有肢骨密集分区的情况。

“这种现象可能说明了当时在埋葬人骨时按照不同部位分别收集放置。”任广说,经初步判定,尸骨男性和女性皆有,多为40至50岁的成年人,也有儿童。总体来看,大部分是尸骨白骨化之后的二次埋葬。有关该人骨坑的性质目前尚无法准确解释,仅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不排除暴力冲突的可能性,更多信息有待通过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手段获取。从出土遗物和地层堆积来看,埋葬坑时代可能是仰韶文化早期。

此外,在遗址外壕沟东侧,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处大型成人墓葬区。目前,勘探发现墓葬300余座,墓葬排列有序,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初步判断其时代可能为龙山早期阶段。“这一墓葬区可能是中原地区迄今为止发现面积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成人墓地,对研究龙山时期的埋葬制度、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生产技术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任广说。

“苏羊遗址的内环壕为人工挖掘,形制较规整。”任广说,据环壕内的出土遗物和地层堆积判断,该壕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仰韶文化晚期时,该壕沟可能已经丧失了防御功能。考古人员在这一时期的壕沟两侧发现多处房址和灰坑,出土大量生产、生活遗物,体现了先民对废弃壕沟区域的再次利用。

“鉴于这组房址保存较好,学术意义重大,我们在现场修建了文物保护棚进行保护。”任广说,清理出的这组房址建造方式、朝向基本一致,且大致处于一条直线,推测其经过专门规划。其中,编号为F4的房址是唯一一座连间房址,不仅面积最大,且房屋内地面墙面处理更加考究,屋外可能还有专门的保卫或仓储设施,应为这组房址的中心。

(受访者供图)

“从现存遗物来看,苏羊遗址存续时间从仰韶早期一直到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从早到晚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且含有大溪、屈家岭、红山、大汶口等诸多文化因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极好样本。”任广说。

版权所有©襄阳市博物馆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北街1号
邮政编码:441021  咨询电话:0710-3513330  投诉电话:0710-3513925
鄂ICP备2023000772号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