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的14件国宝玉器,你见过几个?(上)

发布时间:2022-11-14 21:12:10文章来源:文博圈

国家文物局分别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发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组。这些文物被称为“国宝”,同时呈现了一部辉煌的中华文明史。

此次小编精选第一、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古代玉器系列共14件国宝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第一批   

01玉琮王新石器时代前期  浙江省博物馆藏1986年 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遗址出土禁出文物(195-14)

良渚玉器是良渚文化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玉琮是良渚玉礼器系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体,玉琮及神人兽面纹所代表的信仰体系不仅在良渚文化圈内被广泛认同,而且跨越地域和时间,完成了更多元的文化传承。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出土的大琮,被誉为玉琮王,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综合体量最大、玉质品相最佳、雕琢工艺最为精美的琮,也是良渚玉琮最成熟时期的纹饰最为完备的形象。

在良渚文化圈内被广泛认同的玉琮及神人兽面纹所代表的完整的信仰体系,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和地域转换逐渐模糊,但玉琮及其所寓意的神秘的宗教和信仰内涵仍然作为一种强势的理念向外辐射。02大玉戈商 湖北省博物馆藏1974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盘龙城李家嘴3号墓出土

禁出文物(195-26)

质地为蛇纹石,硬度3.5。该玉戈为仪式用器,是目前已知商代最大的一件。被誉为“玉戈之王”03玉璋商 三星堆博物馆藏

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出土禁出文物(195-34)

这件玉边璋是三星堆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极品文物。器身两面线刻有祭祀图案,表现了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为研究古蜀宗教祭祀礼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该璋璋身图案分上下两幅,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每幅图案由五组构成:下方一组有两座山,两山外侧各插有一枚牙璋;第二组是三个跪坐的人像,头戴穹窿形帽,佩双环相套的耳饰,身着无袖短裙,两拳相抱,置于腹前;第三组是几何形图案;第四组又是两座山,两山中间有一略似船形的符号,两山外侧似有一人手握拳将拇指按捺在山腰;最上面的一组为三个并排站立的人像,人像头戴平顶冠,佩铃形耳饰,身着无袖短裙,双手作与第二组人像相同的动作。从图中山、山侧所插的璋、以及作拜祭状的人等情况分析,大体上可以推测该图所表现的正是所谓“山陵之祭”的隆重祭祀场面,而璋的祭祀用途尤其是作为祭山的用途也就彰显无疑了。

04刘胜金缕玉衣西汉 河北博物院藏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刘胜墓出土

禁出文物(195-52)

中山靖王墓(也被称为满城汉墓)出土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长1.88米,用2498片的玉片和约1100克的金丝制作而成。整件玉衣按照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可以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等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分离,犹如制衣工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

玉衣头部由脸盖和头罩组成,脸盖上生动地刻制出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形象;上衣的前片制成胸部平坦、腹部鼓起的形状,后片下端还做出了臀部的形状,这样穿着起来更加贴合身形;左右裤筒是各自分开的,上粗下细,按照人的腿形设计;鞋的部分所使用的玉片比较大,其中鞋底是由三块特制的大玉片组成,鞋帮还可以向两边打开,便于穿着;整件玉衣之中制作最精巧的是手套的部分,手套呈握拳状,由一百多片不同形状的小玉片按照手的形状连缀而成,制作难度非常大。

05角形玉杯西汉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禁出文物(195-55)

南越王墓的发掘颠覆了人们对岭南的最初印象,其出土玉器在数量、质量和品种方面均为我国单一汉墓出土玉器之冠,而其中的佼佼者角形玉杯,则是我国唯一一件汉代杯形玉器,它用一整块青白玉雕成,中间凿空成犀牛角的形状。

玉匠就着玉石的形状施刀,综合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方法,如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在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细致的打磨,玉角杯仍散发出温和恬润的光泽。

第三批   

06玉龙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出土禁出文物(195-150)

此件玉龙雕琢精美,线条圆润流畅,极具动感与张力,被称为“天下第一龙”。

红山文化中不乏龙的形象,玉龙、泥塑龙、彩绘龙、彩陶上的龙鳞纹等,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遗址发现的这条玉雕龙最为著名。该龙造型独特,龙体蜷曲呈 “C”字形,具备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4 种动物的特征。

07玉钺王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浙江省博物馆藏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禁出文物(195-151)

反山12号墓中出土的这件玉钺,被称为“钺王”,是最高军事指挥权的象征。

良渚文化是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阶段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遗址类型,玉器是良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以象征神权的琮、象征财富的璧和象征军权的钺为代表的大型玉礼器开始成组出现并使用。玉器表面繁简不一的神徽图案,表明良渚文化已经有了相对统一的崇拜母体。

这件玉钺出土于余杭反山12号墓,淡青色,夹墨绿色斑。弧刃,钻孔较小。两面均刻有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以及鸟纹,刻纹精致,不逊于玉琮王上的纹样,是目前唯一一件刻纹玉钺。

版权所有©襄阳市博物馆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北街1号
邮政编码:441021  咨询电话:0710-3513330  投诉电话:0710-3513925
鄂ICP备2023000772号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