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石窟寺专项调查系列报道】薤山摩崖石刻: 揭开大薤山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1-03-04 07:37:14文章来源:襄阳市博物馆

  位于谷城的薤山,西望武当山,东接南河小三峡,林木参天,四季苍翠,被誉为“中国南避暑山庄”。其主峰北坡有一巨石耸立,高20余米,东、南、北三面陡峭如壁,唯西侧可容一人攀登,相传为九天玄女之梳妆台。薤山摩崖石刻便镌刻于“梳妆台”南石壁之上。

  薤山摩崖石刻高1.7米,碑身高1.2米、宽0.7米,碑趺宽0.85米,碑趺底部距地2.7米。碑身与莲台碑趺浑然一体。碑额自右至左阴刻“大元国”三字,正文由右向左纵书九列,共100余字。虽年代久远,风侵雨蚀,但石刻之字仍依稀可辨,全文如下:“大元国 京西襄阳路谷城县广智乡大薤山龙圣宫开山住持焚修提举张明贵牌记于延祐三年我到引路杉所次后回禄正殿而一力完成大像做石殿一力完就壮观名山永远不朽十方众信等本山徒弟李仁彻开记方园山田于旌至元六年五月日癸山谨禔□□景山守。”

  摩崖石刻镌刻于元代至元六年(1340年),碑文记载了元代延佑三年(1316年),大薤山龙圣宫正殿遭遇火灾之后,开山住持张明贵重塑大像、修建石殿的事件。“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我在‘梳妆台’南石壁发现这一处元代摩崖石刻。”谷城县承恩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李富平对记者说,只因“梳妆台”与石刻大小悬殊而鲜为人知。正是这处貌不惊人的石刻,揭开了大薤山及“龙圣宫”的神秘面纱。

  当地盛传明代药圣李时珍采药路过此山,发现此山遍生薤白,便把这座山叫薤山,薤山由此得名。李富平指出,这处石刻碑文中的“大元国”即指元朝,文中的“京西襄阳路”特指行政地域,“大薤山”当年为谷城县广智乡的一个行政区域。也就是说,在元代此山已经叫大薤山,这也是李时珍命名大薤山为谬传的实证之一。

  摩崖石刻上记载的“龙圣宫”究竟在何处呢?它和“九天玄女庙”又是什么关系呢?清光绪《襄阳府志·山川》记载:“(薤)山上有圣母观,宋大中祥符间建,元至正中重修。”及至元代重修,改称“龙圣宫”,一直供奉着九天玄女神祇。

  李富平介绍,在“梳妆台”西侧200米处有一三面环抱的建筑遗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虽然建筑墙体已经荡然无存,但从房基的规模上仍然能感受到其昔日的辉煌。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薤山庙”“九天玄女庙”,遗址周围还散落着四块清代及民国期间的石碑。

  1915年的碑上,落款单位为“龙圣宫”,序文后详细核定了业主姓名及其不动产种类、坐落位置、面积等。据此可知,所谓的“薤山庙”就是“龙圣宫”故址无疑。李富平说,从四块碑的碑文可知,“龙圣宫”香火鼎盛,直至民国初年仍颇具规模,佛山、佛田遍及大薤山。

  薤山“梳妆台”摩崖石刻的发现,为研究谷城乃至鄂西北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不仅对“大薤山得名”一说予以澄清,更为大薤山增添了文化景观。


版权所有©襄阳市博物馆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北街1号
邮政编码:441021  咨询电话:0710-3513330  投诉电话:0710-3513925
鄂ICP备2023000772号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224号